拯救你錯失的分數——三招終結粗心 粗心是所有考試中的「大忌」 一不留神,平時的努力都白費了 日本補教名師宮本毅說,如果父母沒有幫忙找出孩子粗心錯的原因,只是叮嚀「下次要小心一點」,孩子恐怕依然會重蹈覆轍。 所以,小編告訴你三招終結孩子的粗心,在考場上學以致用,發揮100%的能力 『粗心程度小測驗』 但在這之前,我們來做兩題測驗,測測看爸爸媽媽是否做到以身作則 問題一:42-12÷6+1×7=? 問題二:木工師傅裁切木頭,每兩公尺裁切一段,每裁切一次需要花三分鐘,然後休息一分鐘,再繼續裁切。師傅總共花了十九分鐘,剛好等分切完,請問木頭原來有多長呢? (正確答案:問題一:四十七;問題二:十二公尺) 資料來源: https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65143 『步驟一:先確定是「粗心錯」還是「理解錯」』 如果前述的問題一,孩子答案為四十二,就是很明顯的沒有把「先乘除後加減」的原則弄懂:42-(2)+(7)=47,但可能為了避免挨罵,被問到「為什麼考這麼差」時,就用「粗心計算錯」帶過。或是出現了0.3×0.2= 0.6這樣的答案時,父母最好再次釐清,究竟是粗心還是沒弄懂小數點,才能及時補強。 『步驟二:分階段檢視,發現出錯原因』 面對孩子粗心問題時,應該從答題三階段「讀解、判斷、書寫」,揪出真正的犯錯原因。 雖然不管哪個階段出錯,都是得到「答錯」的結果,但找出究竟是哪個階段粗心,才有機會直搗病因,對症下藥。 【對症下藥】 1. 題目讀解錯誤。 例如:題目要考的是圓周周長,卻以為要考面積;或是漏看選擇題裡問的是「以下何者為『非』」。 2. 判斷錯誤。 答題時用錯公式;考速率問題時,沒想清楚該用乘法或除法;考社會科時,被近似的地名誤導等等的錯誤判斷。 3. 書寫錯誤。 數字6寫成0、寫錯字、忘了寫單位,都是常見的粗心毛病。 『步驟三:根據出錯在哪個階段,給予適切的糾正或練習』 如果孩子明明是抄寫錯,父母卻只看到被打叉就開罵「每次題目都不看清楚」,其實無助於孩子改善粗心毛病。 【解決對策】 1. 題目讀解錯誤:可從平時練習,養成以畫線或畫圈的方式標出題目的重點;或是父母唸出題目,讓孩子用聽的方式來理解,練習讀解力。 2 判斷錯誤:可以透過平日加強練習,減少出錯。運算過程儘量寫出來而不用心算,或是適度的畫出來協助判斷。 3 書寫錯誤:不管是考生太緊張或太隨興都可能發生。平日可加強練習把字書寫乾淨正確,改善急促潦草的習慣。